最近只要打開電視看新聞,就只會看到這幾件事:八仙樂園塵爆事件相關,以及國民黨相關如洪秀柱又講了什麼蠢話來秀下限,或是哪裡又有人隨機亂砍人...等等,而我最近比較關心的事情,倒是教育部偷偷摸摸想搞高中課綱微調的事。
從教育部長到台中一中的摸頭座談會,看到北、中、南並起的反黑箱遊行,我心裡異常的激動,受到了莫名的感動。
我羨慕那些發起抗爭的高中生,除了他們擁有我沒有好好把握、已逝去的青春外,他們更有我當初所沒有的獨立思辯能力。羨慕、嫉妒、恨哪。
印象中,2000年我上國中一年級,念了一系列的「認識台灣」教材,並第一次認識了「二二八事件」,對我當時的認知有了極大的衝突。
說來奇怪,我到現在都還很難相信,我以前是念過「國立編譯館」教材的人。
去年底,我剛辭了工作,突發奇想去報考了中央大學的歷史研究所,把我的這份對於歷史教育的想法,如實寫進了我要交付的審查資料裡。順帶一提,最後只列備取,沒有考上。
民主、自由的可貴,便是所有人對自己的主張,可暢所欲言,同時,必須尊重所有人可以暢所欲言的自由。
所以,久久未打網誌的我,要再次大言不慚地抒發幾點我對歷史教育的想法,包含不少與現今國人認知既定事實不同的地方。
一、「鄭氏王朝」,還是「明鄭」?清「帝國」,還是清「廷」?
首先,鄭氏自鄭成功佔台後,鄭經接班到鄭克塽投降,雖一直使用明末「永曆」年號,但在朱由瑯被吳三桂掛了後,鄭經並未再擁立朱姓王族,且多次對清進行國對國的談判,已可說鄭氏在台灣自立一個新政權了,而對在台灣生活的人民來說,1636~1911的中國大陸,一般是稱清廷、清朝,但我以為在康熙年間將台灣納入版圖前,及馬關條約簽定後,該稱「清帝國」或「中國清朝」。
這些稱呼差異在哪?若稱鄭經時期政府為「鄭氏王朝」,則表認同鄭氏為一獨立政權,因其有自己的政府、有人民、有領土,且從鄭經可與清帝國談判,可知其有主權,完全具備現代對一個國家認同的所有要素,但若稱「明鄭」,代表其為「明帝國」下屬的一「王國」,「主權」隸屬於「明帝國」,但一來明帝國已滅亡,鄭經也並未再擁立朱姓王族。
另外,對在台灣生活的人民來講,康熙年間將台灣納入版圖(1683)到馬關條約簽定(1895)前這212年間,該稱清帝國為「清廷」或「朝廷」,因為台灣為清帝國統治,但對現代的台灣人來說呢?為何還要稱其為「清廷」?
再稱其政權為明鄭、清廷,只會鬧笑話,或是顯露其大中國的史觀,台灣只能隸屬於中國。
但別忘了,有明一代,台灣並未被納入明帝國版圖內,且鄭氏據台時,台灣另有本土的大肚王國。
台灣跟中國的關係到底有多深?為什麼會有一些智障認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事實是,只有康熙年間將台灣納入版圖(1683)到馬關條約簽定(1895)前這212年及二戰結束後,1945年蔣介石代盟軍對台灣軍事佔領,到國民黨1949年戰敗流亡台灣前這4年共216年是屬於「中國」的,嚴格來說,要說台灣屬於清帝國還比較有說服力。
二、日「治」還是日「據」?
以前大中國史觀的教科書,都將日本治台時期稱為日「據」,矮化其正當性,極盡所能將日本塑造成好戰、殘暴不仁的民族,事實上,有點腦袋的人都知道,台灣是日本打敗了清帝國,簽了和約同意割讓給日本的地方,對清帝國來說,台灣是個賠償品,日本戰敗後無條件投降並交還台灣,事實上日本打輸的是美軍並不是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軍,只是美軍該說他們是好心還是雞婆,在日本投降交還台灣後,又將台灣送給蔣介石。
在馬關條約簽定生效後到國民黨接收台灣間,日本是合法統治台灣的。
要說台灣跟中國多麼關係緊密,那琉球呢?琉球王國可是從有明一代就向中國朝貢,漸漸變成同時向中、日朝貢,1879年日本天皇廢藩置縣,直接改名沖繩縣。怎麼不見有人去靠杯琉球的主權問題?還有海蔘威等被俄羅斯蠶食鯨吞的大好河山呢?中國敢去跟緬甸爭西南方不知台灣幾倍大的土地嗎?
總之,這些問題扯不完,每扯一樣,都會扯破強國人那可笑、易碎的玻璃心。
三、二二八事件的始末及白色恐怖的由來
當初我到國中一年級,才第一次得知二二八事件的存在,在洗腦教育下,我一直不覺得這是件多嚴重的事,只覺得奇怪,為什麼每年到這個時候,都要有人出來抗議要真相,執政者又要出來道歉給公道。
教科書輕輕帶過,說是因查緝私煙造成的衝突。
事實上,查緝私煙是二月二十七號的事,而在這之前,台灣人已經忍你國民黨這些既得利益者很久了,從當時台灣知識份子流行的諺語「狗去豬來(走了日本狗,來了中國豬)」便可略知一二。
國民黨接收台灣後,只管榨取台灣的資源,巧取豪奪日本政權留在台灣的資產,本省籍精英對心中的「祖國」大失所望外,更將自己希望實行的「民主」願望徹底打得粉碎。
有關國民黨做的骯髒事,在公視製播的紀錄片「傷痕二二八」裡有詳實的報導記載。
在查緝私煙爆出的衝突後,全省由北而南爆出了全面性的公開示威遊行,在蔣介石派軍鎮壓後,一直到解除戒嚴為止,台灣基本上都籠罩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
諷刺的是,既得利益者永遠學不乖,當初就是自己貪污腐敗,被共產黨發起的農民起義趕到台灣來,來了之後又不學乖,還是繼續對台灣吃乾抹淨,可惜的是,台灣人沒有共產黨的本事,沒辦法將國民黨進一步丟到太平洋去。
從歷史上來看,能夠對付國民黨的,唯袁世凱與毛澤東二人吧。
四、「國父」孫中山先生?
我一直到了大學才知道,全宇宙只有台灣的國民黨稱孫文為國父,而且還是政治手段,並不是為了紀念孫文其人做出的貢獻。在孫文帶領同盟會策劃起義,到武昌起義不小心成功後,一直到他過世,國民黨只稱他為「總理」,而比起「總理」,「孫大砲」這個綽號還知名得多。尊其為國父其實是中華民國分裂後各山頭為搶其正統性而做的政治手段。
「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十一次才成功」這樣的話對台灣的中、小學生而言可謂眾人皆知的常識,但事實上除第一次廣州起義外,孫文根本不在中國領導革命,課本稱國父周旋於各國與華僑籌備資金,事實上卻是信用慢慢破產,漸漸被看破手腳,以致於武昌起義後,英、美皆不願資助,最後是兩手空空回到中國接收革命成果,卻被「政敵」章太炎等人爆出非法借款,被迫下台,還被國民黨美化成「不居功、不戀權」而讓位給袁世凱。
連近年中國方面學者的著作中,都出現以「縱橫家」來形容孫文的所做所為。
稱孫文為「革命的先行者」尚算中肯,至於「國父」?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仍然具備著眉頭一皺就讓國民黨灰飛煙滅的實力,人家費盡口舌才讓清帝退位,不願聽你的來南京就職被你控制也是合情合理的事,革命軍及偉大的國父居然連這一點都不知道?太傻太天真?
於是就這麼一直處於動蕩與南北分裂,甚至南京、延安、重慶的新三國鼎立。整個中華民國實質統一都是在孫文過世之後的事(雖然統一沒多久又陷入國共內戰就是了)。所以孫文及革命軍並不是「創建民國」,而是「開啟亂世」。
相關事證在黃武雄先生所著「中華民國一百騙」有詳細的論述,雖然黃先生的立場明顯,用詞激烈,但我以為此書極具可讀性與參考價值。
五、對日抗戰與仇日情節
從小到大的洗腦教育中,都把日本人塑造成「好戰、殘暴、小日本、日本鬼子」等負面的形象。
但是,要是讓被洗腦的大家知道,甲午戰爭後,清帝國曾聘卸任首相的伊藤博文做顧問、日本民間人士如頭山滿、犬養毅等人對資助同盟會革命出錢出力、蔣介石在敗逃來台後能成功於金門打敗共產黨靠的是日本的軍官...等等殘酷的事實,能不精神分裂嗎?
六、從殺朱拔毛、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到九二共識、資本主義統一台灣
這是最令人不勝稀噓的一點,當初我還一度相信,中華民國可以用那東拼西湊、四不像又過時的三民主義,光復大陸的失土,把中國變成一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結果不但被共產黨一路壓著打,人家還以共產之名行資本主義之實,一步一步要把台灣給買下來了。
其實不論什麼主義,什麼宣言,什麼和約,什麼公平正義,什麼是非倫理,都是屁而已,這個世界古往今來就只有實力主義,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所以現狀就是國民黨在台灣可以作威作福,但對外又被共產黨當孫子玩,因為拳頭不夠大,碰到什麼不公平的事,只能吞下去了,除非哪天台灣人為了爭一口氣可以連命都不要。
但看來難度很大,後藤新平早就預見台灣的命運了,聽來雖然刺耳,但又不能否認,台灣人就是七個字:愛錢、怕死、愛面子。
不過,那是過去的台灣人,從最近幾年台灣年輕的表現來看,台灣實在充滿了無限的希望與可能,去年的大學生學運,今年的高中生遊行,誰說一代不如一代?如果那些執政者、既得利益者,還沒認清事實,他們終將被時代的巨輪所碾過,消失在歷史的軌跡中。
留言列表